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抗生素的研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突破性成果将为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微生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残留抗生素的去除效率有限。中科院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通过产生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成功实现了对多种常见抗生素的高效降解。
研究显示,该技术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常见抗生素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远高于传统处理方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副产物,且能耗相对较低,具备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潜力。
该研究成果已通过严格的工程和技术研究验证,并进入试验发展阶段。研究团队正在优化反应器设计和工艺参数,致力于提升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不仅为抗生素污染治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也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方向。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有望在医疗废水处理、制药工业废水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sustech.com/product/864.html
更新时间:2025-10-18 08:26:02